近日,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平原镇水车社区共富茶厂前,强村富民茶青交易市场在进行最后钢架焊接,拟于近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为全镇1.7万亩茶园与安吉白茶“联姻”再置场地。新建的共富茶厂,为安吉茶商加工3万斤成品茶。平原白茶实现“借船出海”,进入外区市场。
在实施强村富民行动中,该县摸清家底,盘活资源,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少、资源散及人才及技术方面的难题,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全县33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有收益,集体经济营收超过35万元或收益超过15万元的村151个,占比45.76%;集体经济营收超过100万元的村19个,占比5.76%;集体经济收益超过15万元的村114个,占比34.55%,创办“强村富民工坊”50余家。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在德江县桶井乡长坝村养殖基地,三五成群的梅花鹿正悠然自得地吃着草料。长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思平说道,梅花鹿“全身宝”,公鹿用于产茸,母鹿用于繁殖,鹿制品给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又有价值的产品,甚至粪便都有可利用价值。
全面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如何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线?乡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从江苏南通聘请一名技术博士为各村干部进行梅花鹿养殖技术培养和训练,刘思平和安聪聪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技术“土专家”,在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村干部在一线提升了养殖技能,让今年将梅花鹿养殖在桶井乡全面推开的计划进行得更加顺利。
“每只成年鹿每年割2—3茬鹿茸,按照市场行情报价2500元/斤,每只梅花鹿仅销售鹿茸就可达8000到10000多元,年总产值能达32万—40万元。”组织委员谌杨介绍道。“今天,村里安中明在贵阳开的鹿肉馆开业,党支部书记安中流和驻村干部袁成都去参加开业典礼了,长坝村集体经济占鹿肉馆股份的10%,也是我们鹿产品的销售经营渠道之一。”
有了一年的成功养殖经验后,该乡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江苏闻盛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落户桶井,并在第一期引进233头梅花鹿。时至今日,桶井乡共有梅花鹿332头,其中200头母鹿均已受孕,预计六月底产崽。2025年底,全乡梅花鹿数量有望突破1000头。
德江县桶井乡党委书记杨维表示,当前,养殖场主要以合作社的方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带动梅花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在,养殖人员已完全掌握养殖技术,后续还将对鹿茸、鹿血等做深加工,延伸相关产业链,以村社合一、村企合一的方式继续做大做强梅花鹿特色养殖,进一步拓宽群众持续增收的渠道。
荆角乡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能人带动,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全力发展铁皮石斛,让群众端上“生态碗”,挣上“美丽钱”,变生态优势为经济效益,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以“公司+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凝聚多方力量参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铁皮石斛公司自成立以来,帮助邻近6个村400余户的1400多人增收。群众每年季节性务工收入可达20余万元,铁皮石斛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有了铜仁职院技术团队的帮扶,茶产业“卡脖子”问题得到完全解决。强村富民公司总经理喻勇十分激动。充分的发挥黔北工委红色文化阵地载体作用,成功打造“黔北平原红”“平原白”茶品牌,茶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
过去,茶农对销售信息不对称,依靠茶商走村串寨,收购价格、数量不稳定。现搭载安吉销售快车,解全镇茶青销售“后顾之忧”。水车社区毛祖坪组种植大户牟飞充满信心,德江县源叶茶业有限公司负责茶青生产加工销售后,他种植了68亩茶园,今年的13000斤茶青销售一空。
平原镇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强强合作,针对白茶采摘加工集中在清明前,每年只生产名优茶,夏季茶树的利用率相比来说较低,导致了茶树下树率不高,年均产值受限。铜仁职院侯彦双教授带领团队为平原镇白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发展方案,延长茶农茶树下树率,增加茶农收益,提升茶产业年产值。
镇干部、茶产业发展首席技术官杨乐介绍道,强村富民公司技术有保障,在原有低、高端茶生产线的基础上,增加一条红茶生产线,明后茶青有了好去处,让茶农业每亩茶园净收益增加2000元。
公司为茶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茶农全身心把茶青种好、管护好,为全镇茶产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镇组织委员王荣说道。
自2023年以来,平原镇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在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由水车社区党支部喻勇等5位党员、村干部各出资2万元入股,成立平原镇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吸纳各村集体资金27.4万元入股。
从前,由于没有统一的生产收购标准,也没有稳定的销售经营渠道,茶叶产业附加值难以提升,流动茶贩的不稳定性导致农户收入波动大。
去年,便由平原镇强村富民公司牵头盘活了集体闲置土地资源3000平米建设强村富民共富工坊,该工坊每天可加工茶青6000余斤,生产成品干茶1500余斤,可覆盖全镇茶园。强村富民工坊通过统一技术工艺、统一品质衡量准则加工,打响了平原生态白茶品牌。该强村富民公司不仅下设强村富民共富茶厂,还通过盘活“闲资源”成立了水稻烘干厂、茶青交易市场等,为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夯实了基础。
走进复兴集镇的老街,只见昔日门可罗雀的老供销社又恢复了往日“门庭若市”的热闹场景,顾客们争相购物,不一会货架上的商品被一抢而空。
“变‘闲’为‘现’,物尽其用。”复兴镇党委书记龚志龙介绍,去年该镇争取200万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资金,盘活这3900平方米闲置老供销社楼房,修建1200平方米商铺,由镇强村富民公司引进社会资本,以资产入股的形式用于经营超市,实现每年保底分红15万元。同时,修建智慧停车场及一条龙餐具出租,由强村富民公司自主经营,实现了资产盘活和集体增收双赢。
类似这样,枫香溪镇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禀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唤醒“沉睡”资产,先后盘活两处烤烟收购站、一处闲置农房建成枫溪社区振兴服装厂、枫溪社区“非遗”工坊和双坝村“强村富民”工坊,赋予闲置资产“造血”“变现”能力,串点成线形成“闲房变厂房、农户变工人、无业变有业”的新型就业扶贫产业链,以点带面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带动130余人就近稳定就业,走出一条产业增效、集体增资、群众增收多方共赢的新途径。
“要想‘长丰旱鸭’飞上餐桌,鸭源就要有保障,我们充分的利用2024年财政衔接资金奖补,动员弱劳动力自发养殖旱鸭,再由旱鸭馆以高于市场价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一来带动了群众增收,二来旱鸭的肉质也有了保障”长丰乡组织委员李黔东介绍道。“旱鸭除了散户养殖外,大多数来源于大户及合作社养殖,目前全乡旱鸭共存栏5000余羽。”
长丰乡素来就享有“旱鸭之乡”的称号,长丰旱鸭肉质鲜嫩、细而不腻,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是一道风靡全县的名菜,是该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丰旱鸭馆利用G352国道改造后闲置土地资源,位于五彩洋山景区,比邻角口大坝,以及万亩草场、石林景区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刹一脚,就能吃到地道的长丰味。红油调味、火温把握是长丰旱鸭制作关键技术,长丰旱鸭馆经营管理负责人安强有新招。他制作上有研究,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细微无致,确保每一锅肉质鲜嫩,清脆可口,色香味美,让客人吃了回味无穷。2024年1月开业以来,每月收入50000余元。
“来餐馆吃旱鸭的游客偏多,最多时候有100多人,四间包房和6间大桌子满坐。”服务员梅再霞很兴奋。家门口能就业,家庭有照顾。
李黔东谈了下步规划,现“长丰旱鸭”商标成功注册,围绕“吃法”做文章,做成旅游商品,让客人可以携带,做大做强“长丰旱鸭”品牌,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除此之外,潮砥扣肉,在德江久负盛名,是当地人民群众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精选食材经纯手工制作的地方名菜。曾被贵州历史上的教育先贤田秋赞许,2022年被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原味乡间·德江篇》作为地方特色名菜宣传推介。
“我们主要生产两种扣肉,一种是盐菜扣,一种是面面扣。以前,我们的扣肉主要是零售,卖一碗得一碗,效益不是很好。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加工厂建起来了,扣肉知名度更高了,品牌更亮了,线上线下销售都比较火热,受到了许多省内外顾客的青睐,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我们都忙不过来,村民们的收入也日益增加。”谈及扣肉产业,潮砥社区党支部书记黎杰自豪不已。
现在长丰旱鸭馆连接了产供销链条,填补了以洋山河、泉口万亩草场旅游消费的市场空白,唤醒了周边乡镇的百姓口味,无论是返乡游子还是邻近亲朋,长丰旱鸭预制菜成为群众接待宾朋的“必备菜”,外出务工也带上几只,成为亲属和朋友的“见面礼”,一道德江人追寻的“记忆菜”再次拂尘光亮。
长丰旱鸭、潮砥扣肉、高山天麻、稳坪豆腐干……这些“老字号”美食品牌正在德江土地上焕发出新生的活力,激发地方消费潜能。(图/文 李润、王润薪、杜招)
悬于山崖上的洞口孔穴密布,数十条蜿蜒的巷道纵横交错,数百米高的坑道层累相叠……穿行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汞矿遗址,如同翻开了一本采矿历史和矿山文化的“无字书”。 万山所产的朱砂以比重大、色红、成色透亮而闻名,开采历史绵延数千年。…
人口不足40万的贵州榕江,因一场“村味十足”的体育赛事火爆出圈,不仅火出国门,甚至吸引来了巴西传奇球星卡卡。“村超”是怎么火起来的?榕江为何能掀起“足球热”?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来到榕江,从比赛现场,找寻“贵州村级体育”出圈的秘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E-mail: service@yynk.com
固话: 0769-88566677
友情链接:乐虎国际游戏官网 | 乐虎国际游戏大厅 | 乐虎国际娱乐游戏手机平台
扫码加微信